返回第266章 安南政变,二次夺门:别,别杀朕,真怕疼啊!  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第266章 安南政变,二次夺门:别,别杀朕,真怕疼啊! (第3/3页)

滋待在宫中,等着登基大典呢。

    他是黎濬的长子,也是硕果仅存的儿子,是名正言顺的安南国太子,黎宜民死后,他登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    可是,有太监急匆匆进来,告诉他结果。

    政事殿,认为真的太子已经死了,他是假的!

    黎鐉瞬间傻了:“为什么?为什么?”

    “是大明圣使大人,说安南王不能是……禽兽!”

    这句话,让黎鐉如遭雷击。

    他亲手杀死黎宜民,是报父仇,也是给权臣交投名状。

    可到了边永嘴里,竟变成了禽兽!

    “哈哈哈!”

    黎鐉怆然惨笑:“难怪黎宜民说,亡安南者,必是大明!”

    “那边永先蛊惑黎宜民,又蛊惑丁列等人!”

    “我安南虽承大明衣冠,但却自成一派,如何头上多了个太上皇?”

    “他长袖善舞!左右朝局!”

    “让我安南大乱!”

    “大明好火中取栗,郡县安南!”

    “好一出大戏啊!”

    “可怜丁列、阮炽那样的可怜虫,竟然还不知道!可笑!可笑!”

    他发疯似的大笑。

    因为,他知道,诛杀他的人已经在路上了。

    政事殿已经确定下来,黎鐉已经死了,那他就没有活路了。

    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。

    史书会如何记他呢?

    也许连只言片语都没有吧,他已经死在三个月前黎宜民弑君风波里了。

    而黎宜民,也只会记载被杀死而已,不会记载是谁杀的。

    历史重回惯性上,不会有丝毫改变。

    “真是可悲啊。”黎鐉绝望地闭上眼睛。

    而在政事殿。

    丹墀上的龙椅上,空无一人。

    而能决定龙椅上坐上谁的,竟是朝臣。

    和正统十四年,朱祁镇被抓,龙椅上空无一人,讨论皇帝人选,何其一致啊。

    “恭王素有贤名,下官以为恭王适合承嗣大统!”又有朝臣建议。

    恭王就是黎克昌,三叔。

    但丁列、阮炽都不说话。

    有贤名的人,是最不能登基的,这样的人最难以掌控。

    此刻,权臣和边永想的异样,都认为不显山不露水的嘉王黎思诚适合承嗣大统。

    权臣的门下走狗开始提议嘉王黎思诚。

    朝臣也都看出来了,素有贤名的黎克昌,被贤名所累,最没有机会做皇帝的。

    “长幼有序,如何能够越过年龄大的恭王,请年龄小的嘉王承嗣大统呢?”边永问。

    丁列和阮炽瞳孔一缩,听您这话的意思,是打死恭王黎克昌,再请黎思诚承嗣大统?

    皇室的血已经流得够多了。

    还要继续杀吗?

    一时半会讨论不出个结果来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黎鐉的死讯已经传来,边永和丁列等人对视一眼,彼此颔首,觉得死得其所。

    借着更衣的机会,丁列和边永密谈。

    “丁大人,不瞒您,本官认为嘉王更适合承嗣大统,但恭王毕竟年长,拦在前面,不得不考虑。”

    边永其实在拖延时间。

    安南终非大明,弑君篡位这种事都能发生,还在乎什么长幼有序啊?谁势力强,谁就当皇帝呗。

    “王室不能继续流血了。”

    丁列道:“不如让恭王主动上书,拒绝承嗣大统。”

    “此计甚可。”

    边永觉得这样会大量拖延时间的,便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但安南没有皇帝,自然恢复权臣执政的时候,混乱的局势,很快恢复了原样。

    而占据鸿基等北方城池的明军,就显得十分扎眼了。

    但这在边永预料之中。

    由乱入治,是一定的。

    他要做的是拖延入治的时间。

    很快,恭王上书,以自己德行不够为由,拒绝称帝。

    朝臣快速拟定,黎思诚承嗣大统。

    这是一场政治作秀。

    黎克昌不可能不想登基的。

    只因权臣没有选他,他想登基也没有门路,只能乖乖被权臣操纵,上了一道奏疏,把皇位让给“老实巴交”的老四。

    “大人,下官调查了这个黎思诚。”

    逯杲抹了把头发上的水。

    安南是雨季,几乎天天下雨。

    他们都是北人,呆得很不爽利。

    “说!”边永让人给他奉上热茶,驱驱寒。

    别看安南天气热,却喝热茶养生。

    “这个黎思诚在宗室里,不显山不露水,几乎没有什么名声,甚至有人都不认识他。”

    逯杲喝了口茶:“几乎什么都打探不到。”

    边永忽然郑重起来。

    越查不到,越证明这个人越不简单。

    黎思诚虽然年纪小,但毕竟是黎元龙的儿子,在河内一定会有名声流传的。

    可都不知道,这就有问题了。

    要么黎思诚是个小透明,这种人注定是没有大出息的。

    要么,他隐藏的很深,或者说是有人故意隐藏他。

    “封地那边呢?”边永问。

    “外面连天下大雨,没法派人去。”

    逯杲发现,控制安南,最大的问题居然是雨季。

    边永斟酌:“万一黎思诚是唐宣宗一样的人物,咱们可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!”

    “应该不能吧?”

    逯杲觉得不现实:“那黎元龙,也只是中人之姿,做安南王时,喜欢作乐,没有什么功绩。”

    “他生了四个儿子,难道个个都是人杰?”

    “这也太不可能了吧?”

    龙生九子,各有不同。

    逯杲对安南王没有半点尊重,直接称呼其名。

    这张嘴,早晚给他惹来祸患。

    “是呀,撮尔小国,怎么能孕育出真龙呢?”边永也觉得太扯了。

    正在思索中,随从来禀报,丁列邀请过府一叙。

    估计是讨论明军问题的。

    “继续查,一定要把这个嘉王搞清楚。”边永忽然举棋不定了。

    毕竟新的安南王,关乎着大明利益。

    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差错。

    然后,去丁列府中。

    进入一间密室里商谈。

    “大人,安南愿意将一千万两银子,双手奉上!”

    丁列开诚布公:“也请明军,撤离安南!”

    这也是约定好的。

    黎思诚给一千万两,权臣也出这个数,换明军束手旁观。

    “丁大人在说什么呢?”边永一直都不承认,鸿基的是明军。

    “明人不说暗话,安南正值多事之秋,请大明高抬贵手,大恩没齿难忘!”

    丁列深深一礼。

    边永冷笑,等我们大明虚弱的时候,你们再来咬一口?

    这叫没齿难忘?还是恩将仇报啊!

    “本官既然和丁大人合作,丁大人也不是外人,本官就照实说了。”

    边永佯装郁闷道:“那驻扎在鸿基的明军,确实是天朝夏埙,夏大人。”

    “他本来护卫运粮船回国,奈何途中遇到海寇,不得不停靠鸿基。”

    “又想从陆路回国,结果遇上了雨季。”

    “这不,就被困在了鸿基。”

    “等雨季过去,自然就回国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边永这样说,丁列松了口气,这和他们预料的差不多。

    大明不可能攻伐安南的。

    因为安南足够穷,足够没用。

    “只是!”

    边永话锋一转:“那六千船的粮食,全都毁了!”

    “此事让夏大人极为震怒。”

    “您是知道夏大人的,那是陛下眼前的红人。”

    “安南之事,全部由他全权做主,本官只是为他跑腿卖命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粮食没按时运送回国,必然遭到中枢申斥,陛下不满,夏大人没好果子吃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,也得吃瓜落儿。”

    一听这话,丁列差点没晕厥过去:咋的,还要敲诈啊?

    你们大明穷疯了?连点粮食都吃不起了?

    “这些粮食,是陛下用来征伐兀良哈要用的军粮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些许海寇,耽搁了回国。”

    “今年就无法征伐兀良哈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必然会生气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边永苦笑两声:“本官呀,回国也得遭到训斥,不知还是个什么下场呢。”

    丁列不敢吭声,边永说得越惨,敲诈得就越多。

    说来说去,都得安南出。

    其实,海寇他是知道的,丁家也是海寇,打劫那批粮食,他家也参与了。

    所以他很早就确定了,驻扎在鸿基的不明军队,就是以夏埙为首的明军。

    至于明军攻伐北地,那就是打通回家的路呗,还能攻伐安南呀?除非大明有病。

    “丁大人,不瞒您说,让夏大人回国,怕是不容易呀。”

    边永见丁列不接茬,只能自说自话。

    丁列满嘴发苦:“大人,您是知道的,安南如此动荡,已经难以凑出这么多钱粮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有苦,我们也有苦啊。”

    边永苦笑:“回了国呀,我们都没法交差,到时候是掉脑袋的事呀!”

    “像吾等这样才能的人,在大明如过江之鲫。”

    “诛杀吾等,陛下都不会眨一下眼睛的。”

    丁列大吃一惊,想把边永挽留下来,让他当安南的臣子。

    可转念一想,又觉得自己很可笑。

    人家天朝上国的进士,能看上安南这破地方?

    “说来说去,都是那黎宜民闹的。”

    边永直呼其名,因为没给黎宜民上庙号,权臣压根就不想给黎宜民上庙号,只给他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头。

    “他前脚把粮食给大明,转头就把消息卖给海寇。”

    “这才出了这档子事。”

    “丁大人,不如再凑一万艘粮食船,夏大人回国也能交差,自然将城池完璧归赵。”

    丁列瞪圆了眼睛:“一万船?”

    “黎宜民执政三个月,祸国殃民,烽烟四起。”

    “哪有粮食给夏大人啊?”

    “安南的情况您是知道的,之前凑出来的粮船,都是吾等家中的存粮啊。”

    “那黎宜民说得好听,用新粮还给我们,结果呢?”

    “他一蹬腿,逍遥快活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呢?”

    丁列反应激烈:“边大人,安南是真的一粒粮食都没有了!”

    再让权臣家族补贴朝廷,可让皇帝去死吧,打死他们都不干了。

    他们还犯愁呢。

    黎宜民欠的粮食,谁还?

    边永也摊摊手:“那就没辙了,夏大人不敢回国,只能想办法筹措粮食。”

    “可、可也不能占着安南城池吧?”丁列觉得很屈辱。

    “那你让夏大人去哪?来河内吗?”

    边永喝问:“粮食本来能安全运回国的,因为海寇,被迫登岸,又因为雨季给糟蹋了,我们找谁去呀?”

    “中枢跟我们要呢!”

    “你以为,夏大人愿意占着安南的城池啊?”

    “你自己说说,你们的城池里面有什么?除了土人就土人,连正经的汉话都不会说!抓去当奴隶卖了,都没人要!”

    边永怒吼。

    把丁列给吼懵了,语气一软:“边大人您消消火。”

    安南的粮食,因为没运出去安南,粮食糟蹋了,还得安南来赔。

    你们站着我们安南的城池,还嫌弃安南。

    我们找谁说理去呀?

    “消个屁火,命都没了,消火有用吗?”温文尔雅的边永爆粗了。

    丁列真想抽自己一个耳光,惹他干嘛呀?

    现在还得需要大明呢!

    等新君继位后,把使团打发去柬埔寨,不就完了嘛。

    不管天朝皇帝的面子,也得考虑那三千兵卒啊。

    求订阅!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
重要!!!重要!!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,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→→→→阅读记录←←←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,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,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!言情小说阁承诺: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,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:www.xianqihaotianmi.org(鲜妻好甜蜜) 谢谢大家的支持!很重要!!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