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187章 大明变冷,疆域南推!朕被缺粮搞怕了!  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    第187章 大明变冷,疆域南推!朕被缺粮搞怕了! (第2/3页)

化土为汉,推平土司,将边陲省份纳入大明,变成核心领土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朕想做什么千古一帝!”

    “朕真想做千古一帝,去打安南不就好了?自古皇帝功业皆以战功计算。”

    “哪个千古一帝,治理地方了?”

    “朕当千古一帝,儿孙自有儿孙福,岂不快哉!”

    朱祁钰冷笑:“诸卿,朕在做承前启后的事情,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就像欧信,放着攻打荔浦土司的大功不取,反而钻进山里,去平地山里的小土司。”

    “欧信做的事,就是朕做的事!”

    “不是为了所谓的名誉,而是真心实意为大明做事!”

    朱祁钰叹了口气:“至于原因。”

    “诸卿,你们感受过没有?大明越来越冷了。”

    “北方的灾害越来越多。”

    “尔等皆是饱读之士,知道是什么原因吗?”

    朝臣皱眉思考。

    还真是,去年冬天就很冷,草原上的牲畜被冻死很多。

    “陛下,去年的天气可能是极端,今年就好了。”叶盛道。

    “去年的天气极端,前年呢?大前年呢?”

    朱祁钰问:“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冷?”

    胡濙竟然点头:“老臣深有感触,记得刚迁都北京时,冬天没有刻骨的寒冷,但近几年,确实一年比一年冷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原因呢?”朱祁钰问。

    “微臣以为,这是过度破坏,带来的灾害。”白圭借机重获恩宠。

    和白圭不对付的耿九畴,也跟着点头。

    单说冬天烧柴,就要砍掉大批树木,栽种树木可不是一年就能长成的,如此一来,人口越多,地区越荒凉。

    关中沃土,就是这样被糟蹋废了的。

    “陛下的意思是,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冷?”胡濙拱手。

    “朕是担心啊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叹息:“万一越来越冷,北方不适合居住了,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迁都回南京吗?”

    “凭南直隶、湖广、闽浙、江西、四川能养活整个大明吗?”

    朱祁钰问。

    绝对不能!

    “所以,朕要未雨绸缪,为子孙留一条活路!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等北方不适合居住,大明便迁都回南京,凭借南方诸省,还能维系大明存续。”

    不对呀!

    北方都不适合居住了,您要整个漠北干什么?

    还有,你不是说三大利器,能让漠北成为万亩良田吗?

    这不自相矛盾嘛。

    你就是想当千古一帝!

    你费劲巴力怀柔两广云贵,就是为了南进,吞并麓川,吞并交趾!当真正的千古一帝!

    “陛下,土司制度传承千年。”

    “无非是中原王朝,看不上那些羁縻的贫瘠之地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就像这次,陛下下旨,广西旦夕可平。”

    胡濙认真道:“但平定之后呢?需要多少物资重建呢?重建之后,能出产多少粮食?能收上来多少赋税呢?”

    “总不至于,广西平定后,还得靠江南输血吧?”

    胡濙一针见血。

    没错,云贵两广都是赔钱的。

    太祖皇帝考虑再三,还是选择维系土司,没有用武力推平,就是因为赔钱,拿下来还得养。

    得不偿失!

    这是赔本买卖。

    “老太傅,御米能在京师种植,难道不能在广西种植吗?”

    朱祁钰反问:“国朝最重要的是粮食,如果在两广云贵,全部种满了粮食,一年两熟,您说说,大明还会缺粮吗?”

    胡濙被问住了。

    “那湖广也可种植啊。”叶盛小声道。

    “叶卿,你会嫌弃粮食多吗?”

    朱祁钰笑道:“国朝强盛,丁口也要繁盛才行!桎梏我大明丁口的,就是粮食!”

    “一旦全国百姓都能填饱肚子,还会有人造反吗?”

    “若有了云贵两广的粮食供应,乌斯贜、朵甘还敢造反吗?那些本地土司敢偷偷废了都司,敢脱离我大明统治吗?”

    “若有充足的粮食,朕还用在这里忍耐吗?”

    “早就平推了整个漠北!”

    “往西,重开西域!”

    “煌煌大明,就是被粮食扼住了脖子!”

    朱祁钰愤慨:“朕缺粮食啊,缺怕了!”

    “陛下!”

    于谦慢慢跪在地下:“若御米比麦子、水稻产粮高,微臣就亲自带兵,为陛下平定边陲!”

    于谦一句话,奉天殿顿时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这叫一锤定音。

    “杀鸡焉用牛刀!”

    朱祁钰大笑:“有方瑛在两广,项文曜在贵州,王文在云南,哪个土司也翻不起风浪来!”

    “自古至今,土司从来不是我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。”

    “想平定他们,只在朝堂的一念之间罢了!”

    “老太傅说得对,只要能出产粮食,任何土地都是有价值的!”

    “朕就告诉你们,把御米、地瓜、土豆推广下去,十年之后,大明的粮食多得用来喂猪!”

    轰!

    整个奉天殿一片惊呼。

    “陛下,此言当真?”于谦震到了。

    朝臣目瞪口呆,天上神仙估计都过不上那种日子吧?

    “朕从不无的放矢!”

    朱祁钰指着自己:“若做不到,朕下罪己诏!”

    “臣等不敢逼迫陛下!”于谦立刻趴伏在地。

    “起居郎,给朕记下来,朕决不食言!”朱祁钰掷地有声。

    土司的存在。

    就是中原王朝不愿意管罢了,因为这些地方穷困,毫无价值。

    为何鞑清彻底推平了贵州、广西土司,还不是因为三大利器的广泛种植,是土地就能长出粮食,土地自然就值钱了。

    而推平云南土司,那是因为乌香的种植。

    归根结底,是利益。

    看看江浙,哪个王朝肯放弃,一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“传旨,欧信攻打白霞寨,有功,升任广西参将,赐下铜符一枚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在提点方瑛,推平土司,不是让你找功劳大的打,而是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推,不要怕慢,要彻底犁清广西。

    他也没直接封爵。

    因为平定土司,十分取巧。

    打仗打得是后勤,而在广西,后勤能在各个城池里面得到补给,军队负责平推就可以了,又是主场作战,可谓难度不高。

    此战过后,最多给方瑛恢复爵位。

    想获取爵位,推平云贵土司吧。

    “至于张顺?”

    “传旨,鞭打三十,褫夺一切职务,丢去贵州,给项文曜做个小兵!”

    “告诉项文曜,打硬仗让张顺第一个往上冲,当足三年小兵。”

    “不死就算捡条命,敢投敌就诛族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的废物,也敢举荐给朕!”

    朱祁钰对张顺的不作为,非常生气:“把他儿子张忠,抽三十鞭子,褫夺官职,丢去云南,让王文好好调教。”

    “传旨,表彰欧信、陶成、段思娥。”

    “段思娥虽然是土人,又是女人,但也是一员良将,明令军中不许歧视她,等此战之后,朕自会按功封赏!”

    “像欧信、陶成这样的人才,多多举荐。”

    “传旨,令欧信、陶成、段思娥子嗣入讲武堂,特批入校。”

    朝臣都乐了。

    张顺是蒙人,走了冯孝的关系,才去广西立功,结果搞成这样,估计连冯孝也得吃瓜落儿。

    至于女人领兵打仗,朝臣自然是厌恶的。

    可想到是又丑又没文化的土人,那就没问题了。

    “诸卿,多多举荐一批人才入广西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举荐一些能吃苦的,能去广西治理土的官员,嗯,举人也行,只要能吃苦耐劳的,朕都要!”

    广西犁清后,需要大批基层官员,进入山寨,充作官员。

    这样的官员有。

    但很少。

    毕竟十年寒窗苦,考上的进士,谁愿意去这种破地方吃苦啊,当知府还勉勉强强。

    “陛下!”

    胡濙行礼,道:“老臣以为不用官员,用秀才!”

    “民间秀才不知凡几,能考中举人的,可谓是人中龙凤,再考中进士的,民间称是祖坟冒青烟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秀才,是没机会入朝为官的,就算做吏员,没有关系也是极难的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让他们去这些苦地方当官。”

    “举人、进士都不愿意去。”

    “请陛下给秀才开个口子,让那些屡试不第的秀才,去教化广西。”

    胡濙的话,让朱祁钰微微颔首:“秀才之才,去教化土人,已经足够了。”

    “传旨,凡事愿意去广西,教化土人有功者,秀才也可进入仕途!正常升迁!”

    朱祁钰加了一句:“为官,不为吏!”

    胡濙笑道:“若这道圣旨传下去,民间秀才必然踊跃报名,广西不缺人喽。”

    “皆赖老太傅之谋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广西土人难治,刑部再出一套厉法,在广西要教化,也要行厉法,只要是大明子民,就不存在区别对待的问题!”

    “翰林院编纂的书册,由经厂刊印。”

    “全部送入广西。”

    “薛瑄一个人,肯定忙不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再从朝中给他找几个帮手,去广西帮帮他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嘱咐后,笑道:“今日廷益城押送的俘虏入京,都是鞑靼贵族,朕可要亲自款待一番。”

    “不在乾清宫设宴,去东华门上设宴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笑道。

    朝臣跟着笑,气氛轻松。

    又讨论了一些事情。

    便下了朝,朱祁钰先回养心殿办公。

    皇宫彻底修缮完毕。

    近一个月。

    热河省已经建立起来,基础架构完全立起来。

    李瑾和毛胜一路北推,已经抵达迤都。

    但城池建设还很慢,城池和棱堡夹杂建设,朝堂正在大肆招募人丁,去漠北建城,建城给工钱。

    李瑾正在构建汉州都司的防御。

    一路上畅通无阻,大仗没打着,小仗不断,不停打胜、怀柔,打胜、怀柔。

    京畿陆续移民进入热河。

    张凤在负责移民。

    在京畿有产的百姓,肯定不愿意抛家舍业去热河闯荡,只能招募流民,把流民往热河安置。

    但那些流民听说翻越长城,全都往回跑。

    宁愿死在长城内,也不愿意去长城外。

    张凤不得不动用卫所兵抓人。

    移民十分难。

    宋杰也十分苦恼,万全军不愿意在热河分地。

    他们都想回家。

    根本不愿意把家属迁居过来。

    哪怕宋杰给一人三倾地,女人也分田,这么好的福利,愣是没人愿意留在热河。

    宋杰传密奏到京师。

    朱祁钰骂了他一顿。

    告诉兵卒,先在热河种地,赚了钱带回家里,让兵卒们适应几年,自然愿意搬过来住了。

    热河刚建,你就让兵卒移民,兵卒能不害怕?

    反正漠北没有战事可打。

    热河非常安全。

    就让他们适应两年,到时候发现热河的好,赶他们回家都不愿意回去了。

    要一点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重要!!!重要!!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,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→→→→阅读记录←←←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,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,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!言情小说阁承诺: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,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:www.xianqihaotianmi.org(鲜妻好甜蜜) 谢谢大家的支持!很重要!!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