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112章 抢!边将可开关抢掠漠北!束脚陋习,如何可破?  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    第112章 抢!边将可开关抢掠漠北!束脚陋习,如何可破? (第2/3页)

,表现得可圈可点,于少傅多次夸赞他,还说蒋琬有名将之资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瓦剌败退,一时半会没有大型战役,而且宣化如白纸一般,完全可让蒋琬练手。”

    林聪极力推荐蒋琬。

    王文回过味儿来了,难怪林聪能成为皇帝宠臣呢,就这份揣测天心的心思,他远不及也。

    刚朱祁钰破口大骂,他王文都被吓到了。

    偏偏林聪,拿准皇帝脉搏。

    而林聪这么一说,百官都明白了,皇帝哪里是发怒啊,是趁机揽权呢。

    陛下呀陛下,小机灵鬼。

    “诸卿有什么意见?蒋琬过于年轻,朕担心他难当大任。”朱祁钰也不能目的性这般明确。

    总要留下一块遮羞布的。

    “老臣认为蒋琬十分适合。”左都御史李实竟然赞同。

    林聪一愣,李实为何要趟这浑水?

    应该是宣化巡抚出自都察院,当时正是李实任右都御史的时候,所以才给皇帝递梯子。

    有了李实背书。

    朱祁钰点点头:“就让蒋琬当这个总兵吧,但副总兵得找一个老持稳重的人来做!”

    “陛下,老臣以为崇信伯费钊合适!”林聪道。

    费钊的父亲是崇信伯费瓛,费瓛在永乐朝将星璀璨的时代算不得什么名将,但随着将星凋零,到了宣宗朝被敕封伯爵,掌管都督府,足见其能力。

    而且,费瓛祖孙三代为太宗皇帝效忠,根正苗红。

    这个费钊是中立派,本来是可用的。

    但他刚刚处置了新宁伯一脉,担心费钊心里有恨,所以他并不信任他。

    林聪见皇帝犹豫,恨不得扇自己一个耳光,又给出一个人选“陈泾”。

    陈泾他是打算调回京中,做背嵬军总兵的。

    而且,陈泾是泰宁侯,又是老一辈,肯定不服蒋琬,若让陈泾来做总兵,蒋琬为副还行。

    其他人,朱祁钰都不放心。

    “就让费钊做吧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斟酌后做出决定:“告诉费钊,尽心辅佐蒋琬,他儿子费淮朕会重用的。”

    这是一份承诺,也可视作威胁,若你不听话,朕找个由头,杀了你儿子!

    林聪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巡抚呢?派谁去合适?”朱祁钰想从军机处调人,但这些翰林入军机处时间尚短,他还未看明白人品,暂时不适合放出去。

    “老臣认为,宣化重建,需要派一个老持稳重的人去。”

    王直接口:“老臣以为,鸿胪寺右少卿齐政适合。”

    “齐政?他身子骨可还行?”

    朱祁钰记得,齐政是建文二年进士,近两年因为身子骨不适,很少在朝会上露面。

    “去宣化,可是个辛苦活儿啊,朕担心他累死在任上。”朱祁钰也觉得齐政合适。

    “陛下,齐政可做一个人选,老臣先问过他能否经得住奔波,再行决定。”

    王直看穿皇帝的心思,朱祁钰想多多历练年轻人才。

    齐政此人能力很强,又有爱民之心,最重要的是,他资历不够,从知府转任中枢,资历不足,去了宣化,不可能独揽大权。

    “齐政若能去宣化,就让万安、黄谏做他的副手。”

    万安,就是成化年间的内阁首辅,极善钻营的家伙。

    他现在是右春坊中允,在军机处听命,极为擅长拍马屁,多少次媚上。

    朱祁钰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,就把机会给他,试试他的成色。

    而黄谏,是正统七年进士,为侍读学士,派他去,是黄谏的资历比齐政高,能压得住他。

    “镇守太监,让朕身边的齐卓去,他是朕的轿夫,为人老实,心思浅薄,不会给尔等下绊子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选定齐卓,就说明他很看重宣化。

    要把宣化,打造成他的基本盘。

    以宣化,挟制宣镇和大同镇。

    厂卫也要派人安插进去。

    “这件事就这样定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重建宣化之钱财……”

    张凤硬着头皮跪在地上:“咳咳,户部实在是捉襟见肘,重建宣府,就是白花花的银子,户部把未来两年的收入都用上了。”

    “宣化上下,抄出来的银子,应该够重建了。”朱祁钰打发他。

    “陛下,宣化毕竟不是京中,抄完之后恐怕剩不了多少了。”张凤竟然连这话都敢说?

    堂堂户部尚书,竟然公然说贪污之事!

    张凤满脸不屑,老子又贪不到怕个屁啊!

    “谁拿了,就抄谁的家,多简单点事,派厂卫去做!”

    朱祁钰很满意张凤的态度。

    朕就是要让官员内卷,你们京官都贪不着,让地方官贪个盆满钵满,你们心里能平衡吗?

    不平衡就动刀子呀,刀子不动就生锈了,大明别的都不多,就读书人多!

    “给罪犯之家定个数字,让他们凑,凑不出来,就杀!”

    “别轻易砍了脑袋,多炮制些酷刑给他们。”

    “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!”

    “家人凑不出来,就让族人凑;族人凑不出来让同村来凑;同村的凑不出来,就让沾过他们光的人凑!”

    “还用朕教你们吗?”

    朱祁钰神情冷厉:“对待这种贪污犯,就得用酷刑!太祖时都用什么酷刑,去找大诰来,用大诰治他们!”

    张凤吞了吞口水。

    完了,恐怕今天这场奏对传出去,他张凤的名声就毁了。

    天下地方官员都会戳他脊梁骨,骂他是皇帝走狗。

    “宣府的人死光了,便宜他们了!”

    朱祁钰冷冷道:“遣使去瓦剌,让瓦剌赔偿!”

    “传旨边镇总兵,可开关抢掠漠北!引发战事,也不必惊慌,朕来担着!”

    “瓦剌可抢大明,大明也可抢瓦剌!”

    “鞑靼诓骗大明,大明也可抢鞑靼!”

    “兀良哈视而不见,同样有罪,该抢!”

    “重建宣镇的钱,就让牧民出!”

    “抢回来的财货,地方留一成,其余的给边军分了!”

    朱祁钰就是要重塑大明之魂!

    太祖、太宗时,很少守关隘,边将想吃羊肉,都会率兵出关出去抢一阵,漠北牧民深受其扰,能跑多远就跑多远。

    到了宣德、正统朝就疯狂修关隘了,武备废弛,只会守了。

    太上皇连守都守不住,不提也罢。

    于谦这一把火,让朝野上下重新燃起希望,漠北诸族一点都不强。

    抢他酿的!

    “诸卿可有意见?”朱祁钰环视一周,问。

    李贤想说,您别这么露骨行不行?偷偷抢也行啊,您直接写在诏书里,实在有损天朝名声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毛遂自荐,想去宣镇!”

    朝臣后面,站出来一个人。

    是李侃,此人是詹事府府丞,土木堡之变时,父母困死在容城,李侃冒险迎接回来。

    景泰初年,因为说“避难偷生的人,应该严加谴责以励臣节”这句话,忤逆皇帝,朱祁钰并不看重他。

    此人有胆色,却不知道轻重。

    当时国家飘摇,皇帝就该稳定人心,不能斤斤计较。

    偏偏此人上书,谏言很不合时宜。

    “允!”

    朱祁钰对他印象不好,就放他去宣镇历练一番吧。

    “还有人想自告奋勇?朕都允了!”

    “想去边关建功立业,欲封爵位者,皆可去!”

    “以后边关少不了战事,漠北不打咱们,咱们就去打他们!”

    陆陆续续,不少人想去边关建功立业。

    正好,宣府、宣化都缺人,正好送去。

    “陛下,抢掠一时爽。”

    “但这并不是长治久安之计。”

    “而人若抢掠习惯了,便会不务正业,不会踏踏实实种田。”

    “终究有一天,漠北会臣服于陛下神威之下。”

    “那时候,这些习惯抢掠的兵丁,会不会掉过头来,抢掠我们自己人呢?”

    胡濙吹捧皇帝之余,劝谏皇帝。

    “老太傅安心,这世界之大,永远也抢不完的。”朱祁钰笑道。

    “蒙元便抱着此等心思,国祚不足百年,便分崩离析了。老臣劝陛下,抢掠终非正道。”

    胡濙这话,像是在诅咒国朝。

    朱祁钰却听进去了:“传旨辽东镇,敖汉部有朕一千匹良驹,派兵取回来,沿路若有人阻拦,立斩不赦!”

    您就是换个借口呀!

    胡濙无语,看得出来,皇帝之心坚定,劝不动的。

    圣旨便由内阁润色一番,让边将领会去吧。

    “其他人退下吧,老太傅留下,朕有些私密话要说。”朱祁钰站起来活动一下。

    待所有人退下,朱祁钰才道:“老太傅之言,朕听进去了,不会穷兵黩武的。”

    胡濙紧绷的脸色微微一缓。

    “朕留下老太傅,是想说,朕组建四军之时,以为京营会灰飞烟灭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京营损失不多,而京中四军还在征兵,兵额超过十万。”

    “再加上京营,超过三十万人。”

    “朕担心凭北直隶,供养不起这么多大军。”

    见朱祁钰说得恳切,胡濙微微点头,皇帝心里是有百姓的。

    “陛下此言甚是,不如立刻裁撤……”

    朱祁钰打断胡濙的话:“不可,湖广不安,云南不靖,兵丁不能少!”

    “请陛下明说。”

    胡濙皱眉,不懂皇帝的意思。

    “朕打算强制归化云贵!”

    “老太傅听朕把话说完。”

    “朕看过关于湖广的一切奏疏,认为湖广之乱,一为藩王之供养;二为逃户之因;三为云贵土司不服,不停给大明使坏。”

    “朕打算把京营派到云南去,强制归化云贵桂。”

    “消弭湖广之乱的根源。”

    “再进一步削藩,改变朝中政策,让湖广云贵桂,成为大明新粮仓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见胡濙欲言又止:“老太傅,朕没在朝堂上说出来,私下与您说,就是想听听您的见解,此时朕与你并非君臣,而是师生,您是朕的老师。”

    胡濙翻个白眼,信不信,老臣稍有逾矩,你就会跳起来砍老狗狗头!

    别玩这套。

    “陛下,您认为土司横行的原因,是什么?”胡濙问。

    “很多吧,蛮人不愿汉化;语言、习俗等;以及大明流官在当地横征暴敛,皆是其不愿汉化的原因。”

    胡濙却摇摇头:“陛下说的都是表,而非根,根是在‘地形’。”

    “地形?”朱祁钰皱眉。

    “没错,就是地形,云贵地形险峻,山路崎岖,难进难出,以山脉横断人世间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地形之下,哪怕换做汉人进去,也会自立为王的。”

    胡濙说得大胆:“人都是有野心的,野心是永远扑不灭的。而崎岖的地形,就给也有心的人提供了地理因素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想强行同化蛮人,并不困难,难得是如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重要!!!重要!!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,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→→→→阅读记录←←←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,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,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!言情小说阁承诺: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,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:www.xianqihaotianmi.org(鲜妻好甜蜜) 谢谢大家的支持!很重要!!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